20世紀50年代初期,我國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,在工藝不完善、裝備不配套、操作水平不高、原料體系不健全的條件下,我國不銹鋼冶煉都是使用容積在3噸、5噸電爐和噸位更小的感應爐來進行不銹鋼冶煉,精煉則是采用鋼包真空處理或電渣重熔。20世紀50年代首先生產Cr13系不銹鋼,這一時期還開始生產1Cr18Ni9Ti、1Cr18Ni12Mo2Ti、0Cr17Mn6Ni5N、1Cr18Mn8Ni5N、1Cr18Mn10Ni5Mo3N,到50年代末開始生產鐵素體不銹鋼。進入20世紀60年代,由于國內原子能、航空航天和化學工業的需要,我國發揚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精神,先后研制成功了PH15-7Mo、17-7PH和17-4PH等沉淀硬化不銹鋼。同時采用電爐吹氧生產了00Cr18Ni10、00Cr18Ni12Mo2 等不銹鋼,并研制了無鎳的Cr-Mn-N等鋼種。20世紀70年代為了解決原子能、石油和化學工業中出現的18-8型奧氏體不銹鋼等設備部件的應力腐蝕斷裂問題,一些雙相鋼品種研制成功,同時真空感應爐、真空電子束爐和真空自耗爐等真空冶煉技術投入使用,批量生產了碳+氮小于0.025%的超純鐵素體不銹鋼。這一時期,采用電弧爐氧氣煉鋼進行超低碳不銹鋼冶煉,一批新鋼種問世,我國科技人員還掌握了這些鋼種的冶煉、冷熱加工及熱處理等工藝和性能,批量試制的各種不銹鋼板棒帶在核工業領域使用過程中,取得良好效果。
不(bu)銹鋼生產技術的(de)發(fa)展也帶(dai)動了科研的(de)發(fa)展。針對鎳(nie)(nie)鉻短缺的(de)實際情況,我國不(bu)銹鋼行業開始探索(suo)以鋁代(dai)鎳(nie)(nie)、以碳錳代(dai)鎳(nie)(nie)以及無鎳(nie)(nie)、節鎳(nie)(nie)、無鉻等可行性試驗,并(bing)取得進展。同(tong)時,科研單位與不(bu)銹鋼廠合作,開展用單重3.5噸大(da)錠進行大(da)鍛件工(gong)業化(hua)生產,積極探索(suo)工(gong)藝(yi)優化(hua)和熱(re)處理工(gong)。
這一期(qi)間,打破(po)國(guo)(guo)外封(feng)鎖,不(bu)(bu)銹(xiu)鋼(gang)(gang)新工藝、新技(ji)(ji)術(shu)、新裝備開始引進(jin),太鋼(gang)(gang)等企業(ye)最早引進(jin)西(xi)歐等國(guo)(guo)家的(de)不(bu)(bu)銹(xiu)鋼(gang)(gang)先進(jin)裝備,并(bing)破(po)土動工。同期(qi)上(shang)鋼(gang)(gang)三(san)廠(chang)、大連鋼(gang)(gang)廠(chang)、撫順(shun)鋼(gang)(gang)廠(chang)、長城鋼(gang)(gang)廠(chang)、西(xi)寧(ning)鋼(gang)(gang)廠(chang)先后上(shang)馬(ma)了一批(pi)不(bu)(bu)銹(xiu)鋼(gang)(gang)裝備,不(bu)(bu)銹(xiu)鋼(gang)(gang)生產能力和技(ji)(ji)術(shu)水平有所提升(sheng)。
至德鋼業,我們根據您的(de)實(shi)際需求,給出參考建議,為您提供(gong)高性價比(bi)的(de)不(bu)銹鋼管(guan)道(dao)及(ji)配(pei)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