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近一百年的發展,人們通過動力學、熱力學、電化學等各方面的理論,解釋應力腐蝕發生原因,由于應力腐蝕的復雜性,有關應力腐蝕的機理迄今沒有統一的認識。總結眾人研究成果,截至目前所提出的機理中可以分成兩大類:一是陽極溶解機理;二是氫致開裂(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,HIC)。陽極溶解機理認為:應力(li)腐蝕裂紋尖端處于陽極,陽極金屬溶解使裂紋不斷擴展。氫致開裂機理則認為:裂紋尖端處于陰極區,陰極反應使裂紋尖端的金屬快速溶解。
一(yi)、陽(yang)極溶(rong)解(jie)
陽極溶解機理(li)包括滑移溶解理(li)論(lun)、活性通道理(li)論(lun)、應力吸附斷裂(lie)(lie)理(li)論(lun)、位錯運動致裂(lie)(lie)理(li)論(lun)等。
1. 滑移溶解理論
滑移溶(rong)解理論是目(mu)前眾多(duo)應力腐蝕機理中認可度較高(gao)的(de)理論,該理論認為:金屬表面鈍(dun)化膜破裂(lie)的(de)主要原因是由位(wei)錯滑移引(yin)起(qi)的(de),過程如下:
位錯(cuo)滑移→鈍化膜破裂→基體金(jin)屬(shu)溶解(jie)→新(xin)的鈍化膜形成以上(shang)過程反復進行,導致應力腐蝕裂紋萌生和擴展,示(shi)意圖如圖5-4所示(shi)。
該(gai)理(li)(li)論可以(yi)很好地解釋穿(chuan)晶裂(lie)紋,但是不能解釋裂(lie)紋形核(he)的不連續性、無鈍化膜的應力腐蝕(shi)、解理(li)(li)斷(duan)口。
2. 活性通道理論(lun)
活(huo)性(xing)通(tong)道(dao)(dao)理論是由 EDix、Mears等人提(ti)出的,其觀(guan)點是:金屬內部(bu)由于(yu)各種(zhong)原(yuan)因形成(cheng)一條耐腐(fu)蝕(shi)性(xing)較(jiao)弱的“活(huo)性(xing)通(tong)道(dao)(dao)”,裂紋沿通(tong)道(dao)(dao)擴展。
3. 位錯運(yun)動(dong)致裂(lie)理論(lun)
該理(li)論(lun)的主要觀點是:位錯滑(hua)移引起氮、碳、氫(qing)等(deng)在(zai)缺陷處偏(pian)聚(ju),位錯處成分偏(pian)析(xi)為應(ying)力腐蝕提供了條件。
4. 應力吸附斷裂理論
該理論(lun)最早由H.H.Uhlig等(deng)人提出。他們認為:一(yi)些特(te)殊離子會吸附在裂紋(wen)尖端(duan),造成金屬表面能降低,形成應力腐蝕擴展路線。
二、氫致開裂理論
氫致開裂理論認為:應力腐蝕的陰極反應為析氫反應,析出的H原子一部分進入金屬內部,造成應力腐蝕,其示意圖如圖5-5所示。H原子結合成H2,使內部壓力增大,造成裂紋產生,此理論稱為氫內壓理論。有些研究人員認為,位錯使氫富集,引起局部塑性變形,形成了位錯輸送理論。還有人認為,氫吸附在金屬表面,降低了表面能,引起開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