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2年春狄賽爾延伸機誕生了,并在B&W 鋼管公司BeaverFalls 不銹鋼管廠安裝試軋,Beaver Falls 往東2英里即匹茲堡-芝加哥鐵路的交點 Grand Vien車站。隨后匹茲堡鋼鐵公司 Wheeling 廠以及Notional Tube 公司的 Ellwood廠各安裝了一臺這樣的軋管機,美國和英國共安裝了5臺狄賽爾軋管機。半個世紀后,當Italimpianti 美國公司兼并 Aetna Standard 公司后,在確定產品方針時決定將老狄賽爾軋管機重新包裝,它的根據就是20世紀30年代安裝于National 鋼管公司 Ellwood 鋼管廠的狄賽爾軋管機,后者是Aetna Standard公司的產品。
當年曼內斯曼公司在Mülheim 對狄賽爾軋管進行試驗時,將軋機取名CPD,即由 Crossroll Piercing Diescher 三個字頭拼成的縮寫。這個名字既不順口,技術上也講不通,既然是軋管機又怎么是Piercing Diescher.呢?后來由于種種原因,曼內斯曼公司的CPD夭折了,這和德國Kümmerling博士有關,他在Karls Bad舉行的“無縫不銹鋼管(guan)的歷史及其將來”的討論會上作了“三種斜軋軋管工藝的比較”的報告,他稱Accu Roll軋管機為新的狄賽爾軋管機,列舉了三大缺點和一個優點,三大缺點乃指延伸能力差、產品D/S比偏小還有產生內裂紋的危險;一個優點是,和其他斜軋延伸工藝相比較,它的生產率較高。不管怎樣,老狄賽爾軋管機一共安裝了5臺,而新狄賽爾軋管機就安裝有8臺之多,但經過實際運行,由于這種工藝的缺點,有人嗟嘆其前景不容樂觀。可以這樣說,代代皆有軋機出,各領風騷數十年,而新老狄賽爾軋管前后加在一起也只領風騷七、八年。
在周(zhou)期軋(ya)(ya)(ya)管(guan)工(gong)藝和(he)自動軋(ya)(ya)(ya)管(guan)工(gong)藝發展(zhan)了近30~40年之后,才出現了斜軋(ya)(ya)(ya)延(yan)(yan)伸工(gong)藝即狄賽爾(er)軋(ya)(ya)(ya)管(guan)工(gong)藝,Sam Diescher 將(jiang)斜軋(ya)(ya)(ya)穿孔機的(de)基本結構移用于延(yan)(yan)伸軋(ya)(ya)(ya)管(guan),當然這也和(he)他當時工(gong)作的(de)B&W鋼管(guan)公司有關。
B&W公司以制造鍋爐聞名北美,而制造鍋爐所需的管材卻一直由 Pittsburgh公司(廠)供貨。到1907年B&W公司取得了Pittsburgh Seamless Tube 公司(廠)的控股權,而1922年則兼并了匹茲堡無縫不銹鋼管公司,并將它易名為B&W鋼管公司。該公司從成立之日起就瞄準不銹(xiu)鋼(gang)換熱(re)管生產。
Sam Diescher是B&W Tube公司(廠)的軋管工程師,曾獲得26項專利許可,其中18項是關于斜軋法生產(chan)不銹鋼管的,3項是關于穿孔工藝的,5項涉及拔管、加厚和減徑工藝。
在20世紀20年代,B&W Tube公司(si)(廠)對(dui)一系列的計劃進行(xing)了(le)研(yan)究,其(qi)目的在于(yu)改(gai)進斜軋(ya)(ya)穿孔工藝,建造了(le)一臺能以各種(zhong)方式穿孔ф51mm圓坯的小型穿孔機,經(jing)過約(yue)5年時間運行(xing)才有良(liang)好(hao)的發展勢頭。20年代后B&W Tube公司(si)(廠)為生產4英寸不銹(xiu)鋼鍋爐(lu)管(guan),支持Sam Diescher使(shi)他(ta)得以證明他(ta)采(cai)用高速(su)回轉導盤的斜軋(ya)(ya)延伸機理的正確性,由他(ta)領導一個由4人組成的試驗(yan)小組進行(xing)試驗(yan),經(jing)過歷時一年的試驗(yan),終于(yu)成功。這臺狄賽(sai)爾軋(ya)(ya)管(guan)機1932年在美國Beaver Falls安(an)裝完畢,投入(ru)生產。真可謂“B&W公司(si)瞄準(zhun)市場冷軋(ya)(ya)不銹(xiu)鋼鍋爐(lu)管(guan),狄賽(sai)爾軋(ya)(ya)機應運而生”。